织带是以各种纱线为原料制成狭幅状织物或管状织物。织带物品种繁多,广泛用于服饰、工业、农业、军需、交通运输等各产业部门。30年代,织带都是手工作坊生产,原料为棉线、麻线。新中国成立后,织带用原料逐渐发展到锦纶、维纶、涤纶、丙纶、氨纶、粘胶等,形成机织、编结、针织三大类工艺技术,织物结构有平纹、斜纹、缎纹、提花、双层、多层、管状和联合组织。
下面我们重点绍介一下编织:
编织又称锭织
纱线经络筒、卷纬形成纬线管后,插在编织机的固定齿座上,纬纱管沿8字形轨道回转移动,以牵引纱线相互交叉编织。通常锭数为偶数,织成带子为管状,锭数为奇数,织成的带子为扁片状。锭织工艺旧中国就开始应用,锭数因设备不同,一般为9~100锭不等,编织的基本工艺流程为:漂染—卷纬—织造—落机开剪—包装。1960年开始,对编织机进行多次技术革新,主要有桃板直径放大,安装断橡筋自动停车装置,铁锭改为尼龙锭子。这些设备上的改进,使车速提高到160~190转/分,看台率增加一倍,产品质量大为提高。
编织不但可织带,还织绳。管状带是编织绳的一种,直径1~4厘米的称绳或绳线,直径大于4厘米的又称绳索,直径大于40厘米的一般称为缆或缆绳。1989年,行业引进日本八股缆绳生产线设备,于翌年生产出聚丙烯八股缆绳,产品获国家银质奖。以上由东莞千彩织带厂(www.color-ribbon.com )整理提供。